央视财经:虚拟电厂走进现实

信息来源:内容整合自央视财经频道《天下财经》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7日 16:05:17 浏览数量:0

图片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入夏以来,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各地电力供应成为焦点,截至7月22日,南方电网电力负荷已4次创新高,最高达2.31亿千瓦。当前正值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期,虚拟电厂作为可辅助电网削峰填谷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受到各方关注。


 7月23日,央视财经频道《天下财经》播出“虚拟电厂走进现实”主题深度报道,记者走访广东、浙江等地,探访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从技术、商业模式等领域探索虚拟电厂实践。调查发现,虚拟电厂正在走进现实,聚合充电桩和储能等资源,为电力保供服务。


虚拟电厂就是凭借能源互联网技术,将闲散在终端用户的充电桩、储能、空调、分布式光伏等电力负荷资源聚合起来,并加以优化控制参与电网运行。



Part.1


聚合充电桩

虚拟电厂“削峰填谷”让利消费者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栏目视频


在深圳一个办公区的地下停车场,几十根充电桩正在为新能源汽车充电。下午两点,深圳的用电高峰来临。这些充电桩收到后台虚拟电厂的指令,下调充电功率,实现错峰充电。据悉,在深圳有1.8万根充电桩接入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可以随时响应电网的调度进行调峰,并获得相应的收益,其中的部分收益最终也会让利给车主。


在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充电桩等电力负荷侧资源通过“5G+边缘计算”等技术聚合起来加以控制,相当于一个“云端电厂”,可以快速调度深圳海量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Part.2


虚拟电厂激活储能资源

企业积极“增储”获益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栏目视频


除了充电桩资源以外,储能项目也是虚拟电厂的重要资源。在接入虚拟电厂之后,储能项目如何实现盈利收回投资,又会产生哪些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


在深圳的宝清储能电站,有从大巴车和小轿车上拆卸下来的磷酸铁锂电池,这也是电池的梯次利用项目。整个项目就像一个能够容纳1200万度的“超级充电宝”,未来也可应用在虚拟电厂的场景当中。在电网用电高峰时,为电网提供调峰服务。


这套系统由80台大巴和76台小轿车报废拆卸的12.2万个电池单体连接而成,剩余使用寿命约5年。电池转化效率可以达到新储能电池的90%以上,已经可以满足接入虚拟电厂调度的要求。


在安徽合肥,当地的虚拟电厂正式接入25座换电站,参与辅助调峰。用电高峰时,可提供1.3万千瓦的负荷资源,相当于2000多户居民的用电负荷,同时也能为企业带来一定收益。虚拟电厂在安徽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此外,在上海,换电站正在试点成为储能设施实现充放电,接入虚拟电厂,提高电池的使用效率。


在浙江,大量的光伏设备生产企业投资建设储能设备接入虚拟电厂,用电低谷时充电,高峰时放电。一方面利用电的峰谷价差回收投资节约生产成本,一方面利用虚拟电厂参与电力调峰获得额外收益。



Part.3


“电力+算力”聚沙成塔

虚拟电厂促新业态涌现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栏目视频

虚拟电厂聚合了身边熟悉的电力负荷资源,包括空调、充电桩、储能等。如何把这些分散的资源用好并获得收益,算力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电力+算力”正在促进新业态加速落地。


在浙江金华义乌小商品市场,一栋商业楼宇刚刚接入虚拟电厂平台,在用电高峰时,可以通过调节空调温度和照明来实现调峰,参与调节的每度电可以获得8元的收入。


在浙江金华虚拟电厂的指挥中心,可以智能管控楼宇空调等负荷资源,实时调整温度,还能与电力交易中心互通,让资源供应方获取经济收益。未来通过系统的快速连接、快速响应,聚沙成塔,可以逐步提高空调的接入能力。交互完成之后,补贴由聚合商进行发放。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新型电力系统正在加速建设,虚拟电厂可以通过算力的支撑来平衡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