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空气储能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9日 07:15:32 浏览数量:0

5

压缩空气储能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是能源系统转型的核心方向。但是,随着可再生能源开发消纳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电网带来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等问题也日益凸显,电网的脆弱性大幅提升。尤其在大型新能源基地、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集中建设的背景下,新型储能由于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与新能源开发消纳的匹配性好等优势,规模化应用正加快推进。根据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压缩空气储能作为新型储能的重要组成,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将电能用于压缩空气,将空气高压密封在高压储气罐、大型地下洞室、盐穴、报废矿井、过期油气井或新建储气井中,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空气以推动膨胀机发电。在新型储能技术中,压缩空气储能具有装机容量大、储能周期长、系统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一般可储释能上万次,寿命达30~50年,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大规模长时新型储能技术路线。

国内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但进步迅速,主要以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路线为主。其中,0.5兆瓦芜湖非补燃示范项目于2014年建成,贵州毕节1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验证平台和肥城(一期)1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调峰电站于2021年投产,金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于2022年5月正式投入运行,张北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于2022年进入带电调试阶段。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要求推动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在政策的推动下,在技术突破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项目相继落地。截至2022年11月,据不完全统计,备案、签约、在建、投运项目合计35个,其中公开规模数据项目合计820万千瓦。

 

网页底栏.png